近段時間,滬鉛價格大幅跳水,從7月下旬的19680元/噸高點一路下行至17000元/噸關口。經歷本輪的快速下跌後,鉛市是否出現了一些變化?
國投安信期貨有色研究員孫芳芳表示,由於鉛市基本面“內強外弱”,滬倫比值持續攀升,鉛現貨進口利潤一度超過1900元/噸,前期進口的粗鉛和鉛錠陸續到貨,現貨市場貨源明顯增加,即使進口鉛錠因含鉍高無法用於交割,也能作爲再生原料或再生精鉛平替。
中泰期貨有色研究員劉朋告訴期貨日報記者,7月以來鉛錠進口盈利窗口打開,引發市場對後續進口大增的擔憂,尤其是進入8月份後,港口出現來自中亞、東南亞地區的鉛錠,加劇了市場對後續鉛錠供給放量的擔憂。
“8月進口貨源流入增加,削弱了滬鉛市場發生流動性風險的預期,滬鉛近月合約持倉顯著下滑,價格出現下跌。在鉛價跳水的同時,廢電瓶價格跟隨下調,市場拋售壓力較大。”國泰君安期貨有色研究員莫驍雄表示。
孫芳芳認爲,《公平競爭審查條例》8月1日實施,再生鉛煉廠成本增加700元/噸左右,大部分再生煉廠7月底開始壓價採購廢電瓶,廢電瓶持貨商逢高積極拋貨,再生鉛煉廠原料到貨好轉,大廠陸續復產,精廢價差結束倒掛。
此外,下遊鉛酸蓄電池跟隨鉛價進行多輪調漲後,負反饋顯現,再加上消費“旺季不旺”,畏跌情緒下鉛現貨持貨商開始積極甩貨,疊加日元升值導致前期套息頭寸平倉,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升值,使得滬鉛價格快速向倫鉛靠攏。
劉朋表示,目前原生鉛市場變化不大,原料供應仍緊張,精礦並未因進口盈利窗口打開而大量到貨,加工費維持低位,煉廠開工率變化不大。再生鉛原料壓力緩解,但市場主動收貨情緒回落,而蓄電池回收商也主動降低收貨節奏。
孫芳芳認爲,隨着鉛價的回落,再生鉛煉廠繼續壓價採購廢電瓶。而廢電瓶回收商爲了規避跌價風險,開始停止收貨。“煉廠原料多爲前期高價收購的廢電瓶,若沒有低價原料攤低成本,再生鉛煉廠可能減產。”她說。
“伴隨鉛價的大幅下跌,廢電瓶價格跟跌,前期囤積貨源持續釋放,廢電瓶供應增加,再生鉛原料庫存得到補充,再生鉛開工率有所回升。由於鉛價下跌幅度較大,下遊畏跌慎採,補庫需求收縮。國內鉛產業鏈反饋有效且迅速,短期供增需減進一步壓制鉛價。”莫驍雄說。
在劉朋看來,受宏觀氛圍影響,短期鉛價可能震蕩下行,但下方空間有限。後續關注三個方面:一是原生鉛煉廠開工情況;二是《公平競爭審查條例》落地情況,再生鉛煉廠開工率是否因利潤和原料問題再次走低;三是進口利潤變化,進口盈利窗口打開能否緩解國內供給壓力。
莫驍雄也認爲後續鉛價下跌空間不大。一是目前倉單庫存仍偏低,近月合約持倉佔比較高;二是部分進口貨源鉛含量偏低、鉍含量偏高,需進行加工,目前轉化率依然不高;三是廢電瓶供應增加節奏。需要注意的是,因地方性退稅政策,此前安徽、江西等地再生鉛煉廠具備成本優勢,《公平競爭審查條例》正式實施將擡升企業生產成本。短期看,部分再生鉛煉廠選擇減停產,預計供應所受影響將率先通過成本體現在價格中。
孫芳芳表示,前期高價拋售情緒使得廢電瓶價格順暢回落,目前已跌至10200元/噸,回收商畏跌停收面積擴大,廢電瓶跟隨鉛價下跌的空間被擠壓,在再生原料成本支撐下,滬鉛價格有企穩預期。她認爲,目前距滬鉛8月合約交割還剩幾個交易日,數據顯示鉛社會庫存3.74萬噸,交易所倉單接近3萬噸,按以往月度交割2萬噸左右估算,能滿足8月合約的交割需求。9月份豫光金鉛仍有檢修計劃,鉛市將維持動態緊平衡局面。
總體而言,孫芳芳認爲鉛市基本面將延續“內強外弱”局面,進口盈利窗口持續打開,海外鉛元素流入預期不改,進口低價粗鉛對國內原料的影響不容忽視,需持續觀察精廢價差變化,若出現精廢價差倒掛,倒逼下遊轉向採購原生鉛,鉛價底部可基本確定。
(期貨日報)